历代住持
七纪回眸
西林掠影
未来规划
西林论坛
返回首页
 
 
 
 
网站首页 >> 崇恩法语 >> 正文
 
佛教与生态环保的关系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0-05-26 阅读次数:3090
 

佛教与生态环保的关系

                                -----------------

    佛教起源于印度,繁盛于华夏,与中国玄学合流,并获得巨大发展。因此,出现了中国化的佛教,其佛学的核心仍是缘起论等思想,这对当前社会环境的严重污染,因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河流海洋污染,森林面积锐减,人口爆增等生态危机具有重要的启示。

    人类生存的地球,是我们生生不息的家园,上古至今无一能离此裟婆,堪忍接受。佛教认为,现象界的一切存在都是众缘和合而生,在宇宙中没有不变的实体,条件是在不断变化的,事物也在不断变化之中,不是孤立的存在,本性即是空。又说“云何即空,但从缘生,缘生即无主,无主乃是空”。佛法所提示的“缘起”是众生相依相存的道理,现世逐渐成为建立生态环境伦理规范的基本原理。
     
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人与自然万物互相融合,“不知心境本如如,触目遇缘无障碍”。这就表明,人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人不是自然界的征服者,而是审美者。
     
因此,佛教提出了正确处理生命体与环境间关系的万物一体,依正不二的方法和准则。“正由业力,感报此身,故名正报;既有能依正身,即有所依之土,故国土亦名报也”。所谓正报,是指有情众生的自体身心;所谓依报,是指众生所依止的山河大地、国土世界。简单地说,依报指生存环境,正报指生命主体。依正不二,即是生命主体与生存环境作为同一整体,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须臾难离的。日本著名思想家池田大作对此作了极高评价:“依正不二”原理即立足于这种自然观,明确主张人和自然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佛教认为,一个人首先应给生命无害,然后在实际上不伤害生命(不杀生),尊重所有的生命。杀生意味着剥夺生命存在的权利,会给生命导致痛苦与不幸。当然,“不杀生”是为培养吾等的慈悲心,起初只是出自一种宗教信仰,仅靠信仰是无法解决人类对生物的保护问题,但从佛教“不杀生”的道德信条中所表现出来的尊重生命的思想,无疑是有价值的。如果说不杀生是消极止恶的话,放生则是积极的行善。所谓放生,就是将被捕的鸟兽等动物放回山川河流之中,使其重获生命自由。而且,佛教还主张素食,也就是以粮食蔬菜之类的农作物为主体的饮食方式,这不但能健康身心,而且还有利环保和生态平衡。

  首先,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观念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自然界曾经是那么和谐可爱的家园变成了各种天灾人祸的陌生地方,这地球到底发生了什么?难道我们真的不再需要清清的河水、蓝蓝的天空和清新的空气吗?从佛法的角度,自然界有它的工具价值,这大家都能承认,但自然万物还有它的内在价值。现代生态伦理学的建立者史怀泽就提出了敬畏生命的观点,他认为,不仅要对人,而且对其他一切生物的生命都要保持敬畏的态度,这实际上就是充分肯定自然的内在价值。他说:善就是保住生命、促进生命,使可发展的生命实现其最高的价值,恶则是毁灭生命、伤害生命、压制生命的发展。这是必然的、普遍的、绝对的伦理原则。而且,对一切生命负责的理由就是对自己负责,如果没有对所有生命的尊重,人类对自己的尊重也是没有保障的。佛教虽然没有提出敬畏生命的观点,但尊重生命、救助生命、爱护生命却是其一贯的主张,这种思想对于我们克服人类自大的观念具有警示的作用。
    
其次,要尊重生物的生存权利。任何生物在生态系统中会因自然竞争而产生独特的适应环境的方式,这就决定了其占有的生态位,它说明了生物生存权的合理性,就此而言,所有生物都是平等的,这就是佛教所宣称的众生平等的观念。人类就其本质来说优于其他物质这一点是毫无根据的,这不过是人类对自己谋利益的一种荒谬的偏见,这是平等要求生物之间彼此尊重,和谐共生。
    
再次,要求我们人类重新思考人在自然界的地位和作用,并用整体的理念来审视自然界,佛教同时告诉人类要节制自己的欲望。罗尔斯顿说:禅学并不是人类中心论说,并不倾向于利用自然,相反,佛教许诺要惩戒和遏制人类的愿望和欲望,使人类与他们的资源和他们周围的世界适应”。我们知道,禅宗懂得如何使万物广泛协调,而不使每一物失去其自身在宇宙中的特殊意义。禅宗知道怎样使生命科学与生命的神圣不可侵犯性相结合。大地伦理学的奠基人美国的利奥波德认为,至少要把土壤、高山、河流、大气圈等地球的各个组成部分,看成地球的各个器官,器官的零部件或动作协调的器官整体,其中每一部分都有确定的功能,世界万物构成的集合便是大地。
    
总之,佛教具有丰富的生态与环保的伦理思想。罗尔斯顿对此作了较为客观的评价,他说:环境伦理学正在把西方伦理学带到一个突破口,所有伦理学正在寻找对生命的一种恰当的尊重”。东方的这种思想没有事实和价值之间或者人和自然之间的界限;在西方,自然界被剥夺了它固有的价值,它只有作为工具的价值,这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而增加的价值,认为自然界只是人类开发的一种资源。但是佛教不是以人类为中心的,不鼓励剥削资源,使人类的要求和欲望得以纯洁和控制,使人类适应他的资源和环境。相反,佛教提倡成就法身慧命,应求福求慧求生净土,常住清净庄严,受胜妙乐。我们要给予所有事物的完整性,而不是剥夺个体在宇宙中的特殊意义。愿“心灵环保、文明敬香、节能减排、垃圾分类、放生护生、治理河堤、美化环境、素食静修”等理念深入人心,愿我们运用合理的劳动、正确的思想来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气,用佛陀的教诲、达摩的智慧、僧伽的清净把外部环境和内心世界统一起来。心净国土净,明天会更好!

 

 

 
打印此页】 【顶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