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住持
七纪回眸
西林掠影
未来规划
西林论坛
返回首页
 
 
 
 
网站首页 >> 崇恩法语 >> 正文
 
身心善调伏—海啸自当息
 
作者:123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09-02-27 阅读次数:2542
 

身心善调伏   海啸自当息

     ------谈金融海啸中企业家的心灵构建

2008是个不平凡的一年,下半年以来,美国金融海啸给世界经济形势带来很大的影响,目前正在发生根本的转变,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调试自我内心,排遣种种焦虑,是当前社会各个领域和企业家面临应对的心灵构建。应以平常心,做平常事,调试心态,平和心灵。

在这次贷危机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看上去都有其合理性及正当性,但是实际上每一个环节都在放大风险与聚集风险。首先,从政府来看,由于政府的短视或短期行为,尽管可以让几次危机事件对经济冲击降低到最小的程度,但是这些政府的政策仅是来自短期考虑,从来就没有从长期的经济战略角度来制定货币政策。同时,在对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平衡上,政府部门对金融创新监管的滞后,从而使得无法对新的金融工具及产品进行有效的监管,因此,金融创新工具的风险及危机越来越大。

从该事件可以看到,每一个当事人贪婪的本性表现得淋漓尽致,每一个当事人为了让其利益最大化,总是会采取合法或非法的方式来摧毁金融市场根基及信用。比如,证券化产品的包装、评级、销售等环节,都在以虚假的方式摧毁信用。同时,当一些金融机构发现对这种以合法化的方式摧毁信用是大有利可图时,更是肆无忌惮地以所谓的金融创新的方式制造出更多的无限放大风险的产品,从而使得次按证券化产品的风险越来越放大。还有,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每一个当事人都成了俘虏,都成了短视的利益追寻者。无论是政府,还是金融机构及个人都是如此。当前出现金融危机所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正是证实了佛教所说的“因果不昧”的道理。

佛经言:“世间诸灾害,怖畏及众苦,皆由我执生,此魔何所需。”由此可见,在现实世界中,灾难和痛苦都是因为我执而产生的。所谓的“我执”,不是指别的,就是指平时我们内心中存在的自我意识,由于这个缘故,我们自身被一种有别于任何东西的执著方式所主宰,牢牢束缚。所以,我们会说:“他对我不好,我忍受不了,我太痛苦了。” 对于所有的东西都想以我为中心加以控制,并想据为己有;甚至于别人说了一点点不好听的话,都会斤斤计较,产生强烈的情绪反映,多数人每天做的所有事情,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地为了自我;别人的大多数行为都被视为对自我的威胁,从而极度烦恼……诸如此类的焦虑与痛苦,作为企业家又将怎么面对?怎样从本性认识上化解和排除这些忧虑呢?这时我们应该善于调伏自己的身心,金融海啸迟早是会平息的,所谓“安于平凡、即不平凡”是也。其实我们如果能很好的学习佛法,了解并将佛法圆融于我们的生活中,就能使自己正确的去面对所发生的一切,清净自己的心灵,活在当下,各就其位,各司其职,互助友爱,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我们应该放弃不愿接受焦虑与痛苦的心念,以平常心,做平常事。否则,在面对焦虑之际,心中就自然产生烦恼与痛苦,导致承受力变得脆弱,因此,逃避痛苦是消极的。当前,金融海啸的出现,企业家们应该积极面对,勇于承担,进行反思,转换观念,这一点是极其重要的。如果我们能正确地利用这次危机,使恶缘变化为顺缘,探究佛法,理清思路,成为自己的增上缘,那么,你学的佛法与世法就融会贯通。一般来说,无论做什么事情,不会一帆风顺、轻而易举的。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既然违缘不可避免,在面临挫折时,不要使自己的精神崩溃,应该鼓起勇气去坚强地面对。在遇到困境之际,企业界的注意力不应该集中在不安与焦虑之上,而应集中到如何运用转化焦虑的力量上。

如今这个时代,科学技术已经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但是,物质方面的进步,与精神方面的发展是十分不平衡的,由此造成了许多问题。在当今社会,竞争、焦虑、压力局面与日俱增。为了追逐名利,人们不择手段,争前恐后。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我们不可否认,有的人采用合法与不合法的手段,的确获得了些许成功。这些人的富有生活,对于弱小贫穷者来说,都是梦所不及的。有的人对他们羡慕不已,会不由自主地蜂拥而上,迎合奉承、谄言献媚……实际上,那些权利与金钱,正如借来之物,你仅可以暂时拥有,不能永远属于你,一旦苦、空、无常的到来,你所表现的贪嗔痴三毒,将沦落到地狱、饿鬼、畜生的三恶道,对于这个道理又有谁能够知晓呢?

《佛遗教经》曰:“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稳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因此,世间之人常为五欲所牵,无论拥有多少财富,仍没有满足之时,这是凡夫之人共有的特性。某些人已有很高名利和地位,他们欲望膨胀,对外在物质的贪婪达到了极限,而这种贪欲却永无休止……在此情况之下,若失去了地位,耗散了财富,那些灾难又接踵而至……这时,以前所有的欢乐幸福都变成了记忆中的痕迹,一直都被焦虑所困扰,从而在精神上不断地遭受痛苦的折磨,他们的内心深处已经很难出现真正的安祥与恬静。因此,外在物质的快乐并非可靠,它是不健康的快乐。

针对这些情况,佛教则进一步讲道:“享用智慧的生活,也就是佛法的生活,那些只靠吃喝、女人和歌舞等所得到的欢乐是根本无法与之相比的。为什么呢?依靠吃喝玩乐等得到的欢乐,是靠外界某种条件产生的。因此,具有很大局限性,这种快乐在享受中被享受所结束,这种快乐是产生各种烦恼和痛苦的基础。反之,享用佛法生活所得到的快乐,是在享受中恒久不被享受所结束,它不会产生任何烦恼和痛苦。”这是真正达到了“乐中最殊胜,内心即安祥”的境界了。

 
打印此页】 【顶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