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住持
七纪回眸
西林掠影
未来规划
西林论坛
返回首页
 
 
 
 
网站首页 >> 崇恩法语 >> 正文
 
晨钟暮鼓的出家生活
 
作者:崇恩法语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06-12-21 阅读次数:2651
                     晨钟暮鼓的出家生活

                          -----谈谈对现实人生的感悟

    铛,铛,铛,打板声一阵阵传来,我每日预设的叫醒闹钟也响了,起床并念偈云:“从朝寅旦直至暮,一切众生自维护,若于足下丧身形,愿汝即时生净土。”如此念偈之后便开始一天的生活。

    寺院每日清晨之时,由香灯师三阵打板之后,既开始敲108下晨钟,接着便敲三阵大鼓。晚上入睡前要止静,先敲三阵鼓而后敲响108下钟声,表示熄灯开始放参。清晨先敲钟,晚上先敲鼓,这就是晨钟暮鼓。晨钟接鼓之后,便聚众禅堂,鱼贯而行并恭诣大殿开始一个多小时的早课念诵。

    1984年出家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这始终保持一如的出家生活,对佛法之所学,对人生之思考,有自己的感悟。同时,这就改变了我的人生目标,去追求清净解脱的菩提大道。

    人生千姿百态,生活苦乐参半。如果我把人生比喻成一趟旅行,那么,人生难得今已得,一定要作个丰富之旅,然后恬淡地回到毘卢性海之乡。否则,可惜一生空过后悔难追。有的人把生命当作莳花接木的园丁,那么,请提醒自己,别让庭园荒芜,要经营绚烂美丽的花园,然后慷慨地与人分享。旅行需要舟车代步,就可以无远弗届;园丁需要工具之便,就能耕耘修剪。晨钟暮鼓的出家生活,就是修剪生命灵树的良好工具,体验生活酸甜苦辣,勇对人生,活在当下。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可是人生是苦多乐少。即使有了快乐,也是短暂的,没有永恒的,这是有情世界的自然规律。佛教讲:“时间万物没有恒常不变的实体,主要是从因缘条件组合而讲,缘散则灭”,故此万法无常,了不可得。世尊说法四十九年,无非是令法界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知苦断集,暮灭修道。也有友人会讲,佛教讲苦、空、无常,思想消极。其实,佛教并非消极,它要人们透过无常观,更积极而正确地面对人生,把握一期生命,勿被物欲迷惑而堕落此身,因此,佛教是重视现世现生的。

   有人说出家人的生活枯燥乏味”,没有什么乐趣,只是念经拜佛。我要说那是他不了解出家人的生活乐趣。人各有志,只是大家所追求的目标不同,整个社会也应该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必须是多元化的融合,绝不可能是单一的模式。因此,念佛参禅,穿衣吃饭,讲经弘法,兴办教育,社会慈善,人文关怀乃至待人接物,无不是在道中行,给社会作榜样。所谓“出家乃大丈夫之事”,“一子出家,九族生天”,可见出家人是有远大的目标和理想。那么,出家人的目标和理想有是什么呢?我认为,目标就是要解脱人生痛苦,证得涅槃彼岸;理想就是要广度有情,和谐社会,过着清净自在的人生。

    在现实社会的各个阶层,竞争激烈,思想紧张,吃喝嫖赌,种族歧视,宗教问题等,给社会带来不安定的局面。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物质生活不断提高,在社会进步的关键时期,佛教应发挥出它特有的社会功能。故此佛教也应顺应时代,必须与时俱进,正确引导信众走正信正行的道路,满足其精神希求,只有心净才能国土净啊!

    身处都市寺院的出家僧人,不但要荷担如来家业,过晨钟暮鼓的生活,而且还要融入社会,日常的交往、联络、接待、会议、后勤、法务、经济自养、弘法讲经、文化事业等,并非过去的行云流水生活。因此,年轻僧人必须奋发有为,在教研教,更要学习社会的各类文化知识,念经拜佛只是佛教八万四千法门的一种,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只有真正生活到佛法中来,你才能体会佛法的真实之义。

    纵观社会与人生,以财、色、名、食、睡五欲为乐,其短暂快乐的背后,隐藏着无限的痛苦,这是不举而自知的事实。细想之下,在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传统文化,伦理道德要很好的继承与发扬。

    感悟人生,体验生活,人是为了创造美好的世界而生存。佛言:“得人生如掌中土,失人生如大地土”,现实的人生唯依佛法而得度。让我们好好珍惜生命,为和谐社会奉献力量。

    愿与君共勉之!

 
打印此页】 【顶部】【关闭